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台灣之門鹿耳門鹿耳門志節錄> 鹿耳門的祭溪神榕

「祭溪神榕」為臺灣民間「辟邪物」之一環。「辟邪物」指的是驅邪除穢的祭煞之物,從廟宅中樑八卦到門楣獸牌,再到廟宅之外的石敢當、五營等等,皆可算數,種類既龐且雜,範圍既廣且大,是臺灣民間信仰中相當精彩而生活化的一部分。歷來研究者多有所解釋,何培夫《臺灣民俗辟邪物特展圖錄》是諸多相關著作中,對「辟邪」的意義,有較精闢的闡述者:

「辟邪」一詞乃指「辟除邪惡」,具有積極與主動的態度。因為「驅邪除惡」與「祈安求福」乃是一體的二面,亦即「邪去而福至」、「福臨而邪除」,如此比較符合民俗信仰「逢凶化吉」與「迎祥納福」的正面意圖。

臺灣人在其生活空間,之所以安設辟邪物,不論何種形式,皆有其必然需要,大抵可分「主動祈福」與「被動祭(制)煞」兩種。前者用來祈安賜福、招財進寶,非因外在力量影響而安設者,如廟宅中樑的太極八卦、河圖洛書,廟宅門口的門神、八仙綵,庄頭四隅的五營等等;後者原因就較為複雜,往往為剋制某種人為或自然現象的壓力而安設,如為防風止沙而安設的石敢當、風獅爺,為祭山川溪河而安設的寶塔、榕樹,為祭(制)路箭屋角而安設的劍獅、山海鎮等等。

榕樹是臺灣人最愛的植栽之一,除取得方便、容易存活、生長快速和遮蔭效果奇佳的優點之外,最重要的是,榕樹具有辟邪作用,廣泛的被用於各種祭儀之中,濱海地區更用來做為祭溪制水和護庄祐民的主要對象,有的祭大排,有的祭大溪;在曾文溪南北兩岸,即有許多村庄皆有此俗,並留下不少祭溪神榕,成為現今綠色景觀,媽祖宮庄亦為其中之一。

曾文溪兩岸的庄頭,遇有水患或有沖煞之事時,為求安身立命,都各施以不同的祭溪制水方法,其中要以栽種榕樹最為多見。日明治37年(1904)曾文溪改道由三股溪入海,造成曾文溪南北兩岸的村庄「走大水」,許多村庄都泡在大水之中,媽祖宮庄亦深受其害;為此,鹿耳門媽祖神示於庄東栽種2株榕樹祭溪制水,詳細位置為「顯宮一街33號」林雙龍(1933年生)宅前及其南側,此後,媽祖宮庄便未再遭受水患,後人也認為神榕發揮「定水」功效,才叫曾文溪不再潰堤。事實上,曾文溪河道之所以固定下來,乃因日治政府於日昭和10年(1935)前後完成堤防之故,曾文溪築堤之後,兩岸庄頭水患漸少,拓墾漸寬。不過,也因為榕樹是神榕,才能讓「祂」自由生長,成為現今庄內一景,除了見證媽祖宮庄一頁開庄發展史外,也為後人留下盎然綠意與美麗的生態景觀。

這2株祭溪制水神榕,南北並列,南株因病蟲害於1980年前後枯死,北株則生長茂盛,枝葉開展優美,儼若林家一景,其下砌有花臺,2002年鹿耳門天后宮更於樹旁豎立解說牌以為紀念,全文為:

百年神榕:林雙龍家門前的這株神榕,係曾文溪決堤沖毀古廟後,媽祖宮遷村現址,為預防曾文溪再次決堤,民國(前)七年(1904年)左右,媽祖乃指示種植榕樹二株以制水,此乃其中之一株。此榕樹至今已近百歲,枝繁葉茂,生意盎然,不愧神榕之稱呼,成為媽祖宮遷村之歷史見證。】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