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歷史的迴廊廟堂之美

壹、前言:
基本上,台灣媽祖廟建築的架構形式可分為傳統式「木構架承重牆系統」或承重牆與不疊斗式混用系統、仿傳統式─RC仿傳統木構架承重牆系統、現代式之RC柱樑系統三類。因經濟、耐久等現實因素,本宮屬現代式RC系統,可視為七0年代台灣廟宇之建築風格。

鹿耳門天后宮於民國66年動土改建,以陳宗乾的構思設計,採傳統孔廟古制「殿堂式」回字型格局配置,由三川殿、後殿及左右廂房將正殿圍繞於中央,再以兩條廊道由三川殿連接至正殿,正殿立於抬高九階的台基之上,後殿較正殿少二階,均採抬高處理,以凸顯其莊嚴性。三川殿兩旁有左右側間旁殿,兩側間之後即為兩層樓的左右廂房,廂房為長條形二層樓的現代仿古蕪房。鐘鼓樓分置於兩蕪房的前端。正殿被拱於眾建築群的中心,顯示出宏偉的氣勢,是此空間格局中最主要部份。後殿位於抬高的台基之上,計分為五間。後殿與左右廂房之間相接,通道盡頭有八卦門。廟埕目前以臨時搭建之仿古曲牆(87年受蝕,以空心磚堆砌矮牆暫代)將廣場清楚地圍塑出來,屬性清楚,作為開放空間或日常活動場地。廟埕曲牆左右側均開有八卦門洞與聯外道路相通。廟埕正面之牌坊作三間處理,廟左前方置接官亭、右前方九龍壇,三者均為臨時性之仿古建物。

建物屋脊沿襲閩南屋頂形式,各殿均為「歇山重簷西施脊飾燕尾」繁複精巧裝飾,黃色琉璃筒板瓦為主要色彩及材料。歇山式重簷廟頂、層層疊翠、水平連彩、是謂脊上加脊的「西施脊」,均由中敦起始,雙雙對對流向兩旁的曲脊、垂脊(燕尾)、燕尾下印斗、再下懸魚(山花、鵝頭墜)、馬背(山牆),無不覆以琉璃瓦當滴水、或貼以剪黏、飾以交趾燒、綴以木雕等等藝術作品如:福祿壽三星照天地、雙龍護三星、仙女下凡乘鯉魚、唐草捲波浪、八仙過海顯神通、三太子大戰圖....,整個裝飾構件已不再具結構作用,屬近期的建築風潮。
壹、前言:
貳、鹿耳門天后宮建築之美賞析:
1.龍柱:
本宮龍柱高十六台尺,圓徑四台尺,羅紋高大渾厚石材質堅紋細。名師四名費時三年,精工細琢,構造立體三層,深達一尺,人物、花鳥、龍爪、馬騎,架勢威風十足。龍柱龍頭在上稱為翻天,在下方稱覆地,謂行雲布雨之意。
貳、鹿耳門天后宮建築之美賞析:
2.門神:
本宮大門神像為秦叔寶、尉遲恭將軍,係千年大型樟木整塊浮雕,高十二台尺,寬四台尺,厚一點二台尺,名師手雕,細膩精巧,為本省少見之一體成型大塊浮雕。兩側之官宦手捧帽者曰加冠,捧鹿者曰晉祿,合稱為加冠進祿,意即升官發財;宮娥手捧花者曰捧花,捧爵者曰奉茗,合稱為富貴吉祥。

3.迴廊:
本宮中殿迴廊天頂,以檜木細雕吉祥圖案、人物、花鳥,手法精巧,技藝高超。外敷透明油漆,亮麗奪目,細心觀賞,猶入藝廊。

4.廟牆石刻:
本宮崇尚藝術,全部牆壁採用質地細膩堅厚石材,雕以民俗故事彰顯忠孝節義倫理道德,教化人心,以求潛移默化之效,如麒麟謂吉祥,龍鳳謂龍鳳呈祥等。

5.屋脊剪粘藝術:
本宮屋脊採用閩南式建築造型,歇山重簷、西施脊、假四垂、馬背燕尾,無不剪黏貼雕,著重細部精工,堂皇美觀,莊嚴肅穆。頂層正中塑有媽祖率宮女向西朝拜,祈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屋脊燕尾乃本宮為官方所建,且媽祖受封為天后其身分不容置疑,故可享有此榮耀。四垂假簾每一構圖均採用封神榜、三國演義為題材,彰顯中華民族崇尚忠、孝、節、義之美德,具有潛移默化導風易俗之功能。

6.交趾燒:
本宮朝拜天井兩旁歷史迴廊簷下之「交趾陶」,出自名家燒塑創作,乃臺灣民間傳統精緻藝術品,造型優美,色彩瑰麗,吉祥圖案,濃厚鄉土氣息,不愧民間藝術瑰寶。

7.浮雕:
在中殿屋簷間有媽祖護海圖、麒麟送子等凸出物,此乃出自名家的浮雕,再塗上色彩增其美感,為天后宮建築特色之一。

8.藻井:
俗稱蜘蛛結網,山川門上,中間有油繪增其豔麗,但此卻奪走雕刻師傅之手藝,乃遵從專家學者建議,僅將保護漆噴上,不再上油繪,以以彰顯雕刻師 傅之功力並增其價值。對藻井尚有一傳說:謂明太祖朱洪武,被元兵追趕到 一廟中躲進八仙桌下,僅見蜘蛛在結網,乃說:如能保佑我不被元兵逮捕, 日後必當報答洪恩。果真躲過元兵追捕,日後重修該廟時,仿照蜘蛛結網圖 像,於廟殿屋頂建一蜘蛛結網以為酬謝。

9.大門:
本宮中殿大門,門板上跟山川門之門神圖騰不一樣,佈滿銅丁,與孔廟、武廟、大天后宮一樣;此乃本宮原為鄭王復台首建,先後於康熙五十八年,官 商集資重建,屬官建廟宇,故得以有銅丁榮耀。
10.古碑:
民國六十九年出土咸豐七年立之重興天后宮碑記一塊,民國七十年復出土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一塊、為鄭王登陸地點爭論提供新證物。

11.古圖:
臨摹康熙末年黃叔璥先生所繪鹿耳門古圖一幅,詳細記錄北線尾島地理、與台江海域,由圖繪中可追憶當年鄭成功登陸收復台灣的功績偉業,更讓我們 憶及昔日浩瀚的台江,緬懷那鹿耳夕照、鹿耳連帆,思古之情不由而生。

12.栱獅:
傳統一般廟宇建築常見憨番扛大厝,但在鹿耳門天后宮獨不見此景,卻以獅子栱柱來替代,此乃有別於一般寺廟之建築,值得觀賞。
13.天井:
本宮為傳統南方的寺廟建築,除有採光、通風外,並象徵步步高昇之意。

14.斗拱:
鹿耳門天后宮的斗栱,由樟木雕刻,乃按中國古時建築插筍結拼而成,有人 物、花鳥、吊籃、瓜筒等等,並用金泊一一裝飾,外觀顯得金碧輝煌,燦爛奪目。

15.神蹟:
本廟中殿供奉的鎮殿媽祖神像,經二十餘年香煙薰染,臉龐已由粉紅薰染成黑色,但其嘴唇卻嫣紅,如同剛上粧,點了胭脂一般,兩旁宮娥係同一時間、同一材料雕塑,卻未能同鎮殿媽祖一樣嘴唇嫣紅,萬千信眾均嘖嘖稱奇,讚嘆鎮殿媽祖神威顯赫外,別無話說,別無他理可解釋!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