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門鹿耳門
台灣之門鹿耳門鹿耳門志節錄> 鹿耳門的傳說故事
古老的鹿耳門,擁有極為多元的傳說故事,自古傳誦於鄉里間,有因神因廟而起者,有因人因事而產生者,充滿鄉野趣談;有些可與史事相印證,有些則可供茶餘飯後做笑談;本節收錄多則與鹿耳門、鹿耳門媽祖及媽祖宮庄有關之傳說故事,或不見於史籍,或僅係神話格局,但皆可由此窺見鹿耳門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以及先民的奮鬥歷程與創作智慧。本節敘述方式,盡可能依故事發生的時間先後排序,讓「鹿耳門的傳說故事」與鹿耳門的歷史文化相輝映。
一、黃任開鑿竹棑仔港
「竹棑仔港」是「府城三郊」為開通國賽港至府城的水路,以運送鹽糖及民生物資,而於清同治(1862-1874)初年集資僱工開鑿的人工運河,其水路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自七股國賽港往東南方向伸展,流經現今三股溪西面,越過曾文溪後,從現今土城仔、青草崙而至鄭仔寮,再橫越鹿耳門溪,穿過現今已廢棄的臺鹼安順廠儲水池東側,然後接通四草湖,再過安平舊碼頭、舊運河北幹線後,匯入府城五條港區,沿岸兩側並築造步道,以供人力拖拉之用。當時負責開鑿(或說以後疏濬)「竹棑仔港」者,即是蚶西港人黃任,傳說當時「鹿耳門媽祖曾向黃任托夢說:
『你的後代欲出囝孫,抑是欲出賢人,神攏會當幫贊你,但千萬袂使開闢這條竹棑仔港,因為開闢了後一定敗地理。』可惜黃任置之不理…。開闢後,聽說地靈流三天三夜的血,這雖是神話,但正暗示著,這兒的地理不能遭破壞。」
黃任為順利開鑿「竹棑仔港」,傳說不惜以「銅針烏狗血」祭港溪,鹿耳門港的地理因而遭到破壞,俟大水一來,鹿耳門天后宮一下子便被沖毀了,後人以為與開鑿「竹棑仔港」有密切關連。此事後續故事,盧嘉興《鹿耳門地理演變考》收錄了黃任後人黃琴對此一傳說的看法:『據黃琴七十三歲,佳里鎮蚶寮人,其祖父黃任,曾任鹿耳門清港,而破壞了媽祖宮的龍脈,以致子孫不能安寧,所以嗣後其子孫每年都要到媽祖宮燒金,以贖罪於神前。』為此,鹿耳門天后宮媽祖與四草大眾廟大眾爺等2神,各於蚶寮黃家安放1營兵將在此護祐。
「竹棑仔港」是「府城三郊」為開通國賽港至府城的水路,以運送鹽糖及民生物資,而於清同治(1862-1874)初年集資僱工開鑿的人工運河,其水路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自七股國賽港往東南方向伸展,流經現今三股溪西面,越過曾文溪後,從現今土城仔、青草崙而至鄭仔寮,再橫越鹿耳門溪,穿過現今已廢棄的臺鹼安順廠儲水池東側,然後接通四草湖,再過安平舊碼頭、舊運河北幹線後,匯入府城五條港區,沿岸兩側並築造步道,以供人力拖拉之用。當時負責開鑿(或說以後疏濬)「竹棑仔港」者,即是蚶西港人黃任,傳說當時「鹿耳門媽祖曾向黃任托夢說:
『你的後代欲出囝孫,抑是欲出賢人,神攏會當幫贊你,但千萬袂使開闢這條竹棑仔港,因為開闢了後一定敗地理。』可惜黃任置之不理…。開闢後,聽說地靈流三天三夜的血,這雖是神話,但正暗示著,這兒的地理不能遭破壞。」
黃任為順利開鑿「竹棑仔港」,傳說不惜以「銅針烏狗血」祭港溪,鹿耳門港的地理因而遭到破壞,俟大水一來,鹿耳門天后宮一下子便被沖毀了,後人以為與開鑿「竹棑仔港」有密切關連。此事後續故事,盧嘉興《鹿耳門地理演變考》收錄了黃任後人黃琴對此一傳說的看法:『據黃琴七十三歲,佳里鎮蚶寮人,其祖父黃任,曾任鹿耳門清港,而破壞了媽祖宮的龍脈,以致子孫不能安寧,所以嗣後其子孫每年都要到媽祖宮燒金,以贖罪於神前。』為此,鹿耳門天后宮媽祖與四草大眾廟大眾爺等2神,各於蚶寮黃家安放1營兵將在此護祐。
二、媽祖一移動,古廟即崩塌
清同治10年(1871)7月28日,曾文溪改道,鹿耳門天后宮古廟瞬間遭洪水沖毀。當時山洪由北往南沖到天后宮時,以「滾空」(kún-khang;從下掏空)的方式,使天后宮向東北傾斜,先沖毀小爿,再崩塌大爿。傳說大水沖入廟內當際,大小神像皆已搶救出廟,唯獨媽祖仍神示不能移動,一動便得廟倒庄毀,未幾,水已淹至神壇,廟公林贊及庄民林硯、林白等人不再猶豫,轉身抱起媽祖神像即往外衝,說時遲那時快,神壇連同廟體瞬間沒入大水中,眾人幸運逃過一劫之餘,都嘖嘖稱奇媽祖神跡。
傳說,大水將至之前,媽祖乩童神示:可將所賜之靈符繫於竹竿頂端,插於廟前以保平安。7月28日大水來時,庄民早已紛紛撤離媽祖宮庄,獨留廟公與乩童等人守廟,乩童手持靈符竹竿立於廟前,眼看風強雨急,洪水滾滾而來,一時驚嚇,丟下靈符竹竿,令眾人趕緊搶救神像,俟媽祖神像一被抱出,古廟立即崩塌於大水中。事後,地方盛傳乩童過於慌張,太早丟棄靈符竹竿,否則古廟不會沒入洪潮中。而最後離開古廟的媽祖,傳說一身是汗。
廟公林贊及庄民林硯、林白等人,即時搶救媽祖及大小神像後,除媽祖暫祀於民家之外,其餘皆寄祀於臺南市水仙宮,此為後來「鹿耳門寄普」之濫傷;為此,傳說媽祖流下傷心淚,千古不乾,淚痕仍留在「開基媽」的右臉頰眼下部位。而媽祖宮庄留祀之媽祖,則以「跋爐主」方式全庄輪祀,直至戰後重建天后宮後始移祀入廟。
清同治10年(1871)7月28日,曾文溪改道,鹿耳門天后宮古廟瞬間遭洪水沖毀。當時山洪由北往南沖到天后宮時,以「滾空」(kún-khang;從下掏空)的方式,使天后宮向東北傾斜,先沖毀小爿,再崩塌大爿。傳說大水沖入廟內當際,大小神像皆已搶救出廟,唯獨媽祖仍神示不能移動,一動便得廟倒庄毀,未幾,水已淹至神壇,廟公林贊及庄民林硯、林白等人不再猶豫,轉身抱起媽祖神像即往外衝,說時遲那時快,神壇連同廟體瞬間沒入大水中,眾人幸運逃過一劫之餘,都嘖嘖稱奇媽祖神跡。
傳說,大水將至之前,媽祖乩童神示:可將所賜之靈符繫於竹竿頂端,插於廟前以保平安。7月28日大水來時,庄民早已紛紛撤離媽祖宮庄,獨留廟公與乩童等人守廟,乩童手持靈符竹竿立於廟前,眼看風強雨急,洪水滾滾而來,一時驚嚇,丟下靈符竹竿,令眾人趕緊搶救神像,俟媽祖神像一被抱出,古廟立即崩塌於大水中。事後,地方盛傳乩童過於慌張,太早丟棄靈符竹竿,否則古廟不會沒入洪潮中。而最後離開古廟的媽祖,傳說一身是汗。
廟公林贊及庄民林硯、林白等人,即時搶救媽祖及大小神像後,除媽祖暫祀於民家之外,其餘皆寄祀於臺南市水仙宮,此為後來「鹿耳門寄普」之濫傷;為此,傳說媽祖流下傷心淚,千古不乾,淚痕仍留在「開基媽」的右臉頰眼下部位。而媽祖宮庄留祀之媽祖,則以「跋爐主」方式全庄輪祀,直至戰後重建天后宮後始移祀入廟。
三、林法師急智逃過一劫
1895年「乙未之役」,日軍南侵至鹿耳門地區,當時媽祖宮先民尚聚居於「舊厝地仔」,聽聞日軍將至,庄紳「林法師」(林參之先祖),吩咐庄民趕緊逃離避難,大家攜帶簡單行囊,閂鎖門窗之後,扶老攜幼往南跑到現今媽祖宮庄一帶的「菅仔埔」(Kuann-á-poo),暫時躲藏;庄民剛剛離開,日軍已至,「林法師」來不及逃跑,被入庄搜索的日軍撞見,雙手持槍以日語大聲吆喝,「林法師」不解其意,雖滿心恐懼,但仍故作鎮定,忽然心生一計,用臺語加手勢比劃,問其是否口渴要水喝,對方點點頭,「林法師」這才略為安心,再用臺語加手勢比劃一番:你毋通走,我來去舀(iónn)予你啉(lim)。說完,轉身往「菅仔埔」方向走去,藉高大雜密的「菅仔」之掩護,循著秘密熟路,由慢而快,由快而跑,不久便消失於草叢之中,最後跑到「菅仔埔」與大家會合,並在此躲藏至日軍走後,才回庄重整家園。
1895年「乙未之役」,日軍南侵至鹿耳門地區,當時媽祖宮先民尚聚居於「舊厝地仔」,聽聞日軍將至,庄紳「林法師」(林參之先祖),吩咐庄民趕緊逃離避難,大家攜帶簡單行囊,閂鎖門窗之後,扶老攜幼往南跑到現今媽祖宮庄一帶的「菅仔埔」(Kuann-á-poo),暫時躲藏;庄民剛剛離開,日軍已至,「林法師」來不及逃跑,被入庄搜索的日軍撞見,雙手持槍以日語大聲吆喝,「林法師」不解其意,雖滿心恐懼,但仍故作鎮定,忽然心生一計,用臺語加手勢比劃,問其是否口渴要水喝,對方點點頭,「林法師」這才略為安心,再用臺語加手勢比劃一番:你毋通走,我來去舀(iónn)予你啉(lim)。說完,轉身往「菅仔埔」方向走去,藉高大雜密的「菅仔」之掩護,循著秘密熟路,由慢而快,由快而跑,不久便消失於草叢之中,最後跑到「菅仔埔」與大家會合,並在此躲藏至日軍走後,才回庄重整家園。
四、開基媽勅令栽植神榕祭溪
日明治37年(1904)曾文溪改道由三股溪入海,造成曾文溪南北兩岸的村庄「走大水」,許多村庄都泡在大水之中,媽祖宮庄亦深受其害;為此,鹿耳門媽祖神示於庄東栽種2株榕樹祭溪制水,詳細位置為「顯宮一街33號」林雙龍(1933年生)宅前及其南側,此後,媽祖宮庄便未再遭受水患,後人也認為神榕發揮「定水」功效,才叫曾文溪不再潰堤。這2株祭溪制水神榕,南北並列,除了見證媽祖宮庄一頁開庄發展史外,也為後人留下盎然綠意與美麗的生態景觀。南株因病蟲害於1980年前後枯死,北株則生長茂盛,枝葉開展優美,儼若林家一景。
日明治37年(1904)曾文溪改道由三股溪入海,造成曾文溪南北兩岸的村庄「走大水」,許多村庄都泡在大水之中,媽祖宮庄亦深受其害;為此,鹿耳門媽祖神示於庄東栽種2株榕樹祭溪制水,詳細位置為「顯宮一街33號」林雙龍(1933年生)宅前及其南側,此後,媽祖宮庄便未再遭受水患,後人也認為神榕發揮「定水」功效,才叫曾文溪不再潰堤。這2株祭溪制水神榕,南北並列,除了見證媽祖宮庄一頁開庄發展史外,也為後人留下盎然綠意與美麗的生態景觀。南株因病蟲害於1980年前後枯死,北株則生長茂盛,枝葉開展優美,儼若林家一景。
五、開基媽贊五王3張符令過安平
日大正12年(1923)南鯤鯓代天府五王南巡,從蕭壠(佳里)一路往南出巡至安平,配合日本政府掃蕩髒亂,沿途「毀小廟,收陰神」,全程小廟仔眾多,陰神無數,多係鄭荷海戰之戰亡軍士、遭日人屠殺英靈或水流屍之厲神。五府千歲大轎行至曾文溪及鹿耳門溪一帶時,傳說南北兩岸陰神厲鬼齊聚騷擾,不讓五府千歲渡溪南下,影響五王出巡行程;五王乃央請鹿耳門「開基媽」出面相助,「開基媽」乩童乃帶領多位「穿棕簑,攑青竹」的信眾,一字排開站列於鹿耳門溪南岸祭溪並接駕,乩童大操五寶(七星劍、鯊魚劍、銅棍、月斧和刺球),「開基媽」贈予五王3張符令,囑咐各於「明早出發前」、「要過四草前」及「過安平上岸後」等3個時間點,引火化符,即可順利渡溪進入安平。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依「開基媽」之交代,將3張符令分別在3個地點焚化,果然「毀小廟,收陰神」一路順暢,並順利抵達安平遶境。
日大正12年(1923)南鯤鯓代天府五王南巡,從蕭壠(佳里)一路往南出巡至安平,配合日本政府掃蕩髒亂,沿途「毀小廟,收陰神」,全程小廟仔眾多,陰神無數,多係鄭荷海戰之戰亡軍士、遭日人屠殺英靈或水流屍之厲神。五府千歲大轎行至曾文溪及鹿耳門溪一帶時,傳說南北兩岸陰神厲鬼齊聚騷擾,不讓五府千歲渡溪南下,影響五王出巡行程;五王乃央請鹿耳門「開基媽」出面相助,「開基媽」乩童乃帶領多位「穿棕簑,攑青竹」的信眾,一字排開站列於鹿耳門溪南岸祭溪並接駕,乩童大操五寶(七星劍、鯊魚劍、銅棍、月斧和刺球),「開基媽」贈予五王3張符令,囑咐各於「明早出發前」、「要過四草前」及「過安平上岸後」等3個時間點,引火化符,即可順利渡溪進入安平。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依「開基媽」之交代,將3張符令分別在3個地點焚化,果然「毀小廟,收陰神」一路順暢,並順利抵達安平遶境。
六、媽祖中洲寮收瘟疫
1955年前後,安南區16寮之一的「中洲寮」發生擾攘之事,庄內時有意外,入夜無人敢出門,神明亦「關袂發」,庄廟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形同荒廢;當時林其男等9位董事,特地分別央請土城仔保安宮媽祖、學甲慈濟宮保生二大帝等神尊,前來坐鎮「處理」,但擾攘之事並未緩和下來。
其時,庄內有位以搭設醮壇為業的「拱仔」,某日其母忽然中邪似的發狂,大家束手無策;與媽祖宮庄略有淵源的庄紳吳田,乃建議搬請鹿耳門媽祖前來問事,媽祖先令其開路先鋒徐府千歲派出符令,化符水讓「拱仔」之母喝下,未料,一喝立即噴出,顯見徐府千歲符令「壓」不下,鹿耳門媽祖乃親自出面「處理」派符鎮之,始告平安無事。不久,庄內又有位在日本開設皮鞋店的「箍桶榮仔」之子,因罹患肝病極為嚴重,四處求醫未見好轉,經人介紹亦喝下鹿耳門媽祖的符水而漸有起色。
這2件媽祖神蹟,引發保安宮9位董事的注意,乃決議至媽祖宮庄迎請鹿耳門媽祖前來「做主」,處理擾攘之事。當時,此事轟動附近村庄,大家紛紛跑來看熱鬧,媽祖宮庄人亦舉庄坐鐵牛車前去;是時,保安宮廟前人山人海,宋江陣鑼鼓喧天,但經一番折騰,所有神轎並未發跳。其後,再擇日做第2次「關轎」,此次媽祖透過其開路先鋒徐府千歲的乩童蘇丁祿「開金口」,云:之前,中洲寮保安宮前往學甲慈濟宮進香請火時,來回香路不同,回程時經西港大橋,遭囤聚於橋下的「澎湖埕」,成群插入香陣中,跟著香陣回庄,並從此趕走庄神霸佔庄廟,中洲寮才會擾攘不安。
經鹿耳門媽祖神示,舉庄嘩然;媽祖神轎乃帶領宋江陣入庄,逐家逐戶拆除庄內私祀之仙姑、娘媽等等陰神神壇,將其神像一一掃落神桌案下,經一夜忙碌,「澎湖埕」陰神厲鬼飛魂四散,紛紛逃離,中洲寮從此安定下來。事後,中洲寮舉庄為感謝媽祖之相助,特以徒步方式恭送鹿耳門媽祖返回媽祖宮庄,並贈獻大塊金牌及紙匾致意,紙匾懸掛於舊廟牆壁,後因不堪雨漬而腐壞。同時,中洲寮保安宮也贈送掃蕩陰神最力的媽祖開路先鋒徐府千歲金牌乙面,並`送給其乩童蘇丁祿1000公斤蕃薯籤、高麗參數斤等禮物,以為感謝之意。傳說,此後土城仔媽祖如有出巡路過中洲寮時,保安宮都會「關廟門」。
1955年前後,安南區16寮之一的「中洲寮」發生擾攘之事,庄內時有意外,入夜無人敢出門,神明亦「關袂發」,庄廟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形同荒廢;當時林其男等9位董事,特地分別央請土城仔保安宮媽祖、學甲慈濟宮保生二大帝等神尊,前來坐鎮「處理」,但擾攘之事並未緩和下來。
其時,庄內有位以搭設醮壇為業的「拱仔」,某日其母忽然中邪似的發狂,大家束手無策;與媽祖宮庄略有淵源的庄紳吳田,乃建議搬請鹿耳門媽祖前來問事,媽祖先令其開路先鋒徐府千歲派出符令,化符水讓「拱仔」之母喝下,未料,一喝立即噴出,顯見徐府千歲符令「壓」不下,鹿耳門媽祖乃親自出面「處理」派符鎮之,始告平安無事。不久,庄內又有位在日本開設皮鞋店的「箍桶榮仔」之子,因罹患肝病極為嚴重,四處求醫未見好轉,經人介紹亦喝下鹿耳門媽祖的符水而漸有起色。
這2件媽祖神蹟,引發保安宮9位董事的注意,乃決議至媽祖宮庄迎請鹿耳門媽祖前來「做主」,處理擾攘之事。當時,此事轟動附近村庄,大家紛紛跑來看熱鬧,媽祖宮庄人亦舉庄坐鐵牛車前去;是時,保安宮廟前人山人海,宋江陣鑼鼓喧天,但經一番折騰,所有神轎並未發跳。其後,再擇日做第2次「關轎」,此次媽祖透過其開路先鋒徐府千歲的乩童蘇丁祿「開金口」,云:之前,中洲寮保安宮前往學甲慈濟宮進香請火時,來回香路不同,回程時經西港大橋,遭囤聚於橋下的「澎湖埕」,成群插入香陣中,跟著香陣回庄,並從此趕走庄神霸佔庄廟,中洲寮才會擾攘不安。
經鹿耳門媽祖神示,舉庄嘩然;媽祖神轎乃帶領宋江陣入庄,逐家逐戶拆除庄內私祀之仙姑、娘媽等等陰神神壇,將其神像一一掃落神桌案下,經一夜忙碌,「澎湖埕」陰神厲鬼飛魂四散,紛紛逃離,中洲寮從此安定下來。事後,中洲寮舉庄為感謝媽祖之相助,特以徒步方式恭送鹿耳門媽祖返回媽祖宮庄,並贈獻大塊金牌及紙匾致意,紙匾懸掛於舊廟牆壁,後因不堪雨漬而腐壞。同時,中洲寮保安宮也贈送掃蕩陰神最力的媽祖開路先鋒徐府千歲金牌乙面,並`送給其乩童蘇丁祿1000公斤蕃薯籤、高麗參數斤等禮物,以為感謝之意。傳說,此後土城仔媽祖如有出巡路過中洲寮時,保安宮都會「關廟門」。
七、開路先鋒踏刺球點兵
鹿耳門天后宮於1946年重建後,依媽祖神示,必須一連舉行3科的出巡遶境,首科擇於1961年農曆3月16日至18日舉行。出巡之前,媽祖特諭由媽祖宮庄蔡家「田府元帥」與蘇姓之「徐府千歲」為開路先鋒,並於出香前夕「點天兵」賜予「徐府千歲」差用,由「徐府千歲」乩童蘇丁祿領令點兵,傳說當時蘇丁祿一腳踩一粒刺球,一步一步向前逐一點兵,逐一點完兵將,腳底竟無一傷痕;出巡事後,蘇丁祿由頭皮夾出7片鯊魚齒,並昏睡近月,足見媽祖賜予天兵護衛之功,與出巡時開路先鋒勇猛之一般。
鹿耳門天后宮於1946年重建後,依媽祖神示,必須一連舉行3科的出巡遶境,首科擇於1961年農曆3月16日至18日舉行。出巡之前,媽祖特諭由媽祖宮庄蔡家「田府元帥」與蘇姓之「徐府千歲」為開路先鋒,並於出香前夕「點天兵」賜予「徐府千歲」差用,由「徐府千歲」乩童蘇丁祿領令點兵,傳說當時蘇丁祿一腳踩一粒刺球,一步一步向前逐一點兵,逐一點完兵將,腳底竟無一傷痕;出巡事後,蘇丁祿由頭皮夾出7片鯊魚齒,並昏睡近月,足見媽祖賜予天兵護衛之功,與出巡時開路先鋒勇猛之一般。
八、媽祖踏廟地,正對鹿耳門溪口
1976年3月,鹿耳門天后宮經信徒代表大會通過重建議案,隨即組織「鹿耳門天后宮重建委員會」,並經全體重建委員一致推荐監察委員張文獻為名譽主任委員,並置正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初由陳丁川擔任,後由林三和繼任。決議重建之後,為慎重其事,1977年初春由媽祖親臨「踏廟地」,每晚於廟前空地「關四轎」(kuan-sì-kiō),一連1個多月,從不間斷,但每晚都無動靜,扛轎的「轎仔跤」(kiō-á-kha)吃晚點心就又各自回家,大家戲稱:「逐暝攏是來食米粉湯的」。
當時應聘前來看「轎仔字」的,是十二佃「桌頭」蔡航,在「關四轎」 1個多月後的夜晚,蔡航告訴大家「應該就是今暝矣」,意即他已有「會發」的感應了;果然,午夜時分,媽祖四轎大發跳輦,退到現今「媽祖宮公園」水池邊,然後如飛雲走馬般的快速衝至現今大廟正殿「鎮殿媽神位處」,插香後再「關」,一連3次,終於確認廟地。1977年原本只是舊廟埕一片空地,當時踏位的「鎮殿媽神位處」,並未正對鹿耳門溪口,但1980至1981年間臺南市政府疏濬鹿耳門溪並截彎取直後,正殿視線竟已對準鹿耳門溪口,對此「神跡」,媽祖宮庄人無不嘖嘖稱奇。
1976年3月,鹿耳門天后宮經信徒代表大會通過重建議案,隨即組織「鹿耳門天后宮重建委員會」,並經全體重建委員一致推荐監察委員張文獻為名譽主任委員,並置正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初由陳丁川擔任,後由林三和繼任。決議重建之後,為慎重其事,1977年初春由媽祖親臨「踏廟地」,每晚於廟前空地「關四轎」(kuan-sì-kiō),一連1個多月,從不間斷,但每晚都無動靜,扛轎的「轎仔跤」(kiō-á-kha)吃晚點心就又各自回家,大家戲稱:「逐暝攏是來食米粉湯的」。
當時應聘前來看「轎仔字」的,是十二佃「桌頭」蔡航,在「關四轎」 1個多月後的夜晚,蔡航告訴大家「應該就是今暝矣」,意即他已有「會發」的感應了;果然,午夜時分,媽祖四轎大發跳輦,退到現今「媽祖宮公園」水池邊,然後如飛雲走馬般的快速衝至現今大廟正殿「鎮殿媽神位處」,插香後再「關」,一連3次,終於確認廟地。1977年原本只是舊廟埕一片空地,當時踏位的「鎮殿媽神位處」,並未正對鹿耳門溪口,但1980至1981年間臺南市政府疏濬鹿耳門溪並截彎取直後,正殿視線竟已對準鹿耳門溪口,對此「神跡」,媽祖宮庄人無不嘖嘖稱奇。
九、花蓮人千里捐奏板
1977年鹿耳門天后宮重建當際,同時聘請神佛雕塑大師泥塑「鎮殿媽」座長5.8尺(176公分)、寬3.6尺(110公分)、高12.8 尺(388公分),中(龍骨)以亞管圈遶白鐵線為骨架,外以2次土、1次紙一層一層逐次捏造而成,於1977年施工年餘始完成,坐像高雅端莊,法相慈祥莊嚴,長期因受香煙薰染,臉部雖由粉紅而轉為墨金,但唇部依然紅嫣如新粧,金身及神衣皆由臺南市海安路「陳齒科」陳坤仁醫師所捐贈。
「鎮殿媽」所持之「笏」(奏板),係整塊玉器所製成,捐贈人為花蓮人;捐贈人因受媽祖托夢主動前來捐獻,依媽祖神示不遠千里而來,但找了7次,才找到鹿耳門天后宮,為慎重其事,特於神前「跋桮」確認,竟得7桮,與夢境符合,乃歡喜捐贈玉製奏板。奏板原為無紋單色,裝塑年餘後,漸漸變幻顏色,再半年,「笏」上浮出龍頭,1980年前後,又顯現龍身,完整龍形畢露無遺,此為鹿耳門天后宮重要神跡之一。
1977年鹿耳門天后宮重建當際,同時聘請神佛雕塑大師泥塑「鎮殿媽」座長5.8尺(176公分)、寬3.6尺(110公分)、高12.8 尺(388公分),中(龍骨)以亞管圈遶白鐵線為骨架,外以2次土、1次紙一層一層逐次捏造而成,於1977年施工年餘始完成,坐像高雅端莊,法相慈祥莊嚴,長期因受香煙薰染,臉部雖由粉紅而轉為墨金,但唇部依然紅嫣如新粧,金身及神衣皆由臺南市海安路「陳齒科」陳坤仁醫師所捐贈。
「鎮殿媽」所持之「笏」(奏板),係整塊玉器所製成,捐贈人為花蓮人;捐贈人因受媽祖托夢主動前來捐獻,依媽祖神示不遠千里而來,但找了7次,才找到鹿耳門天后宮,為慎重其事,特於神前「跋桮」確認,竟得7桮,與夢境符合,乃歡喜捐贈玉製奏板。奏板原為無紋單色,裝塑年餘後,漸漸變幻顏色,再半年,「笏」上浮出龍頭,1980年前後,又顯現龍身,完整龍形畢露無遺,此為鹿耳門天后宮重要神跡之一。
十、搶救出土石碑
1980年至1981年間,臺南市政府基層建設疏濬鹿耳門溪時,先後於古廟址挖到「重興天后宮碑記」和「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等2碑,這兩塊石碑的出土,對鹿耳門天后宮的歷史發展關係至大,最後在地方人士的運作與堅持下,都留存於鹿耳門天后宮大爿入口牆面上,為大廟增加歷史光彩。
1980年12月26日上午11點多,疏濬鹿耳門溪的怪手,無意間於天后宮舊廟地靠近林江波魚塭的溪畔,挖到「重興天后宮碑記」石碑,石碑為花崗石材,碑長58公分、寬122公分,記載清咸豐10年(1860)至清同治元年(1862)間,捐修鹿耳門天后宮的官商、店號與士紳名字,印證古廟位置,並見證鹿耳門天后宮「重興」的一頁發展史。「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石碑則出土於1981年11月17日,石碑出土後,怪手司機先將石碑勾至岸邊,然後奔到鹿耳門天后宮通報,庄紳林童錦等6、7人聞訊前來,並商討如何扛回廟裡,如以人力肩扛,至少需要4人,一頭兩人,但魚塭岸堤卻僅能容1人行走,根本不可行,最後決議用膠筏運回,沿水路到鹿耳門天后宮前的水門處,由此上岸後再運回大廟。
午後1點多,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王姓局長聞訊,亦請來小貨車,準備載回石碑,打破林童錦等人的原先計畫,因為出土文物屬於國家所有;但車子無法進出,直至天色將暗亦不得其解,最後王局長同意林童錦等人的提議,以膠筏運至水門,再載至鹿耳門天后宮廟埕。雙方討論過後,林童錦等人趕緊回廟找人、找膠筏,林童錦買了一些檳榔和「威士比」,請在此工作的石雕工頭楊建志,帶人帶手推車前往幫忙;石碑經膠筏載運至水門後,搬至手推車上,大夥連車帶石碑一起拉上岸,然後趁著天黑快步奔回大廟,至廟埕,王局長大喊到此就好(準備搬上小貨車載回市政府),林童錦回應說,這是古媽祖廟的文物,理應讓媽祖看一下,也得讓媽祖宮庄人燒個金,王局長熬不過你一言我一言,只好答應放此3天。 石碑置於正殿左龕水仙尊王處,在3天裡,林童錦等人擔心臺南市政府會來要回,都把廟門關起來,廟內派老人顧守,3餐都「食泡麵」,廟外則由青壯庄民輪流警戒,形成「規庄顧石碑」的有趣景象;3天後,臺南市政府依約前來運回,但廟門緊閉,不得其門而入,又溝通不良,只好空車而回。其後,每有通知要來載回石碑時,媽祖宮庄總會全庄總動員,再來個「關廟門-顧石碑」的如法炮製一番,臺南市政府每次都還是空跑一趟,時間久了,通知的次數便愈來愈少,1984年羅天大醮之後,鹿耳門天后宮趁著大小記事碑與功德碑的鑲嵌作業,連同「重興天后宮碑記」石碑,一起嵌進廟壁,讓古媽祖廟的文物,永遠留存鹿耳門天后宮。
1980年至1981年間,臺南市政府基層建設疏濬鹿耳門溪時,先後於古廟址挖到「重興天后宮碑記」和「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等2碑,這兩塊石碑的出土,對鹿耳門天后宮的歷史發展關係至大,最後在地方人士的運作與堅持下,都留存於鹿耳門天后宮大爿入口牆面上,為大廟增加歷史光彩。
1980年12月26日上午11點多,疏濬鹿耳門溪的怪手,無意間於天后宮舊廟地靠近林江波魚塭的溪畔,挖到「重興天后宮碑記」石碑,石碑為花崗石材,碑長58公分、寬122公分,記載清咸豐10年(1860)至清同治元年(1862)間,捐修鹿耳門天后宮的官商、店號與士紳名字,印證古廟位置,並見證鹿耳門天后宮「重興」的一頁發展史。「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石碑則出土於1981年11月17日,石碑出土後,怪手司機先將石碑勾至岸邊,然後奔到鹿耳門天后宮通報,庄紳林童錦等6、7人聞訊前來,並商討如何扛回廟裡,如以人力肩扛,至少需要4人,一頭兩人,但魚塭岸堤卻僅能容1人行走,根本不可行,最後決議用膠筏運回,沿水路到鹿耳門天后宮前的水門處,由此上岸後再運回大廟。
午後1點多,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王姓局長聞訊,亦請來小貨車,準備載回石碑,打破林童錦等人的原先計畫,因為出土文物屬於國家所有;但車子無法進出,直至天色將暗亦不得其解,最後王局長同意林童錦等人的提議,以膠筏運至水門,再載至鹿耳門天后宮廟埕。雙方討論過後,林童錦等人趕緊回廟找人、找膠筏,林童錦買了一些檳榔和「威士比」,請在此工作的石雕工頭楊建志,帶人帶手推車前往幫忙;石碑經膠筏載運至水門後,搬至手推車上,大夥連車帶石碑一起拉上岸,然後趁著天黑快步奔回大廟,至廟埕,王局長大喊到此就好(準備搬上小貨車載回市政府),林童錦回應說,這是古媽祖廟的文物,理應讓媽祖看一下,也得讓媽祖宮庄人燒個金,王局長熬不過你一言我一言,只好答應放此3天。 石碑置於正殿左龕水仙尊王處,在3天裡,林童錦等人擔心臺南市政府會來要回,都把廟門關起來,廟內派老人顧守,3餐都「食泡麵」,廟外則由青壯庄民輪流警戒,形成「規庄顧石碑」的有趣景象;3天後,臺南市政府依約前來運回,但廟門緊閉,不得其門而入,又溝通不良,只好空車而回。其後,每有通知要來載回石碑時,媽祖宮庄總會全庄總動員,再來個「關廟門-顧石碑」的如法炮製一番,臺南市政府每次都還是空跑一趟,時間久了,通知的次數便愈來愈少,1984年羅天大醮之後,鹿耳門天后宮趁著大小記事碑與功德碑的鑲嵌作業,連同「重興天后宮碑記」石碑,一起嵌進廟壁,讓古媽祖廟的文物,永遠留存鹿耳門天后宮。
十一、媽祖的日本乩童
鹿耳門媽祖並無專屬的臺灣乩童,但有1位專屬的日本乩童,是近代媽祖信仰最為傳奇的故事之一。
媽祖宮庄林丁復(鹿耳門天后宮副總幹事)之女林玉琴,於1981年嫁給日本人「宮下東」(1943年生),婚後隨其夫婿定居於日本群馬縣高崎市,共同從事成衣加工業。新婚不久,林玉琴忽然感覺有恙,經醫院再三檢查結果,判定為罹患胃癌,其母得知甚憂,乃四處求神問佛,就近請教高雄左營「聖帝祖」,傳說當時久未「起童」的乩童,3天後開金口說:「是癌症無毋著,好佳哉是你所信的媽祖,用伊的兵馬共護持咧,日後自然會無事。」此後,似有神蹟,林玉琴之病情竟漸好轉,因而,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生前夕,夫妻2人必放下事業,專程回庄敬拜媽祖,其間多次想分靈媽祖神尊返回日本奉祀,但一直無法如願,直至1990年才達成心願,迎請分靈媽祖至群馬縣自宅晨昏祭拜。
鹿耳門媽祖並無專屬的臺灣乩童,但有1位專屬的日本乩童,是近代媽祖信仰最為傳奇的故事之一。
媽祖宮庄林丁復(鹿耳門天后宮副總幹事)之女林玉琴,於1981年嫁給日本人「宮下東」(1943年生),婚後隨其夫婿定居於日本群馬縣高崎市,共同從事成衣加工業。新婚不久,林玉琴忽然感覺有恙,經醫院再三檢查結果,判定為罹患胃癌,其母得知甚憂,乃四處求神問佛,就近請教高雄左營「聖帝祖」,傳說當時久未「起童」的乩童,3天後開金口說:「是癌症無毋著,好佳哉是你所信的媽祖,用伊的兵馬共護持咧,日後自然會無事。」此後,似有神蹟,林玉琴之病情竟漸好轉,因而,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生前夕,夫妻2人必放下事業,專程回庄敬拜媽祖,其間多次想分靈媽祖神尊返回日本奉祀,但一直無法如願,直至1990年才達成心願,迎請分靈媽祖至群馬縣自宅晨昏祭拜。
「宮下東」原先並不相信神明之事,陪同夫人回到媽祖宮庄只是「例行公事」;1993年農曆4月6日凌晨,宮下東忽然夢醒,口唸神語,行為詭異,以後持續發生,原來受了媽祖感應,轉而崇信起媽祖來,並一意想獻身為媽祖乩童,遂於1994年農曆4月22日(國曆6月1日),來到鹿耳門天后宮進行「受禁」,閉關學法,每天僅睡4至5小時,其間除了監查委員林老鐵(1927年生)之外,閒雜人等不得靠近。宮下東「受禁」前後達49天,於農曆5月11日(國曆7月19日)上午10時期滿出關,出關後,與鹿耳門天后宮手轎一起「起駕」,在法師的引導下,循著媽祖所勅派而鋪設於地面的49張符令,一步步履踏而過,宮下東行於其上,執事人員為其撐啟黑傘,以遮天避穢,亦步亦趨行至天井,依五方焚燒金紙調兵遣將一番,然後以臺語開金口:「今日吾聖母開出金言,天喜、地喜、神喜、人喜、合境歡喜聖母點兵已明,暫回聖駕。」其間,媽祖也指示4點:其一,回日本一定要賞兵;其二,一個月後才可以接受日本民眾的請教問事;其三,做乩童後不可觸及五葷;其四,一個月後媽祖會指示廟名。此後,宮下東正式成為媽祖乩童。
宮下東返回日本後,在群馬縣設立神壇,媽祖賜名為「大應慈天后宮」,從此宣揚媽祖神威,傳佈臺灣文化於東瀛。1995年起一連3年的農曆3月間,鹿耳門天后宮舉辦「媽祖姊妹會」,宮下東夫婦都迎請其分靈媽祖返回祖廟參與盛事,從此更為「臺灣-日本」連起宗教情緣。
宮下東返回日本後,在群馬縣設立神壇,媽祖賜名為「大應慈天后宮」,從此宣揚媽祖神威,傳佈臺灣文化於東瀛。1995年起一連3年的農曆3月間,鹿耳門天后宮舉辦「媽祖姊妹會」,宮下東夫婦都迎請其分靈媽祖返回祖廟參與盛事,從此更為「臺灣-日本」連起宗教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