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台灣之門鹿耳門鹿耳門志節錄> 鹿耳門的古厝

古厝是歲月的容顏,係歷史的足痕,最能看出一個庄頭的發展脈絡;古老的鹿耳門媽祖宮庄聚落,雖然隨著時代巨輪的推移,逐漸走入現代化,但仍有「林家古厝」守著土地,守著歲月,為媽祖宮庄的移墾,訴說著胼手胝足的美麗故事。
媽祖宮庄於現今庄域建庄後,比較有錢人家紛紛興築三合院大厝,尤以最大姓的林家為最,曾經有過5大宅院,分屬於林吉宇、林達、林航生、林天帶和林允朝等人所有,現今(2011)僅剩「林達古厝」保存最為完整,而且其後代一直居住於此。

林達古厝坐北朝南,位在媽祖庄1街2巷6號,即「臺灣之門-鹿耳門」後方庄路轉彎處,約興築於日昭和5年(1930)。林達係林家入墾媽祖宮庄的第3代,原鄉來自北門渡仔頭,第1代(老祖)本為法師,因受同庄慫恿而南下鹿耳門地區佔地飼牛、開墾「埔仔地」,而逐漸累積資產。第2代林吉宇與人合夥從事買賣山產,尤以薯榔為大宗,經濟條件更佳,乃起建磚造大厝(林吉宇古厝),地點約在「林達古厝」正北邊50公尺處(今有樓房位置),規模為1廳2房。
林吉宇生有4男2女,林達即為其長男,因人丁漸多,乃有另行興築房厝之準備,適合夥生意拆夥,林吉宇乃將其所分得的「20圓」,起建現今大厝,由林達入住掌理。大厝由安南區新寮仔土水師傅黃便(便師)負責起建,介紹人是同為新寮仔土水師傅的林達妹婿黃石象,當時規模為1廳2房,廳後隔有「後屏仔」,以紅磚為硬壁,以福杉為隔扇及門堵,門堵可再打開,門堵兩側下方立面洗石子,間以鋪黏日式瓷磚為裝飾,色彩依然鮮麗,屋頂則鋪設紅瓦(仰合瓦),屋脊再飾以日式瓷磚,加上寬廣埕院,樸素中顯其典雅氣派。日昭和13年(1938)前後,林達聘其妹婿黃石象增建大(東)爿伸手(護龍),1957年再增建小(西)爿伸手。

林達(1892-1977)生有林屋牛、林天化和林參(1934年生)等3個男生及8個女生,大房林屋牛(歿)於戰後即遷居於臺南府城,所以這棟古厝即由2、3房分住,2房林天化(歿)住於西半邊的小爿,其妻蔡家花(1919年生)及其子林進成居之;3房林參及其妻吳丟則住於東半邊的大爿,也是目前林達古厝輩份最大者。

林達古厝並未有太多裝飾或色彩,淡淡雅雅的,黃褐色的木門窗櫺,搭配紅瓦紅磚,益顯滄桑之美,見證媽祖宮庄一頁拓墾史,亦成為「鹿耳門遊蹤」必造訪的景點之一。

搜尋方法及說明:
請輸入想要查詢的"台灣之門鹿耳門、歷史的迴廊、鹿耳門媽、鹿耳采風、新廟會文化活動、先民文化新創意、鹿耳門公館藏經閣"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