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門公館藏經閣
鹿耳門公館藏經閣鄉土語詞小百科> 安南區十六寮
明末清初(17世紀中期)台江的範圍,北起漚汪溪(將軍溪)口、馬沙溝、南至台南市南區喜樹、灣裡一帶,西面為沙汕包圍,約今日青山港汕,網子寮汕、頂頭額汕、安南區沿海(舊名隙子島、北線尾)、安平沿海(一鯤鯓至七鯤鯓),東面沿七股鄉篤加村、西港鄉蚶西港、西港、安定至永康鄉的洲子尾,呈東南走向,之後斜向西南,經府城外圍(鹽水溪、鄭子寮、小北門、西門路至喜樹、灣裡)與七鯤鯓相接。
台江在東北季風及夏季颱風波瀾下,灣裡溪(漚汪、將軍溪、曾文溪)、新港溪(鹽水溪、二層行溪)、淡水溪(二層行溪)等溪,自上源所攜來的流沙,加上每百年海岸上升28公分的多重因素下,這片廣大的內海海域逐漸淤積成陸成埔、成寮成庄。道光、咸豐年間郊商的經營,農田與魚塭的拓墾,安南區十六寮漸次形成。茲錄台灣省通志卷一第五冊各鄉鎮市區疆域沿革,有關安南區部份供參如下:
台江在東北季風及夏季颱風波瀾下,灣裡溪(漚汪、將軍溪、曾文溪)、新港溪(鹽水溪、二層行溪)、淡水溪(二層行溪)等溪,自上源所攜來的流沙,加上每百年海岸上升28公分的多重因素下,這片廣大的內海海域逐漸淤積成陸成埔、成寮成庄。道光、咸豐年間郊商的經營,農田與魚塭的拓墾,安南區十六寮漸次形成。茲錄台灣省通志卷一第五冊各鄉鎮市區疆域沿革,有關安南區部份供參如下:
安南區十六寮正確名稱,經訪各地耆老,仍未有定論,大抵言,鄭仔寮、本淵寮、海尾寮、溪頂寮、中洲寮、布袋嘴寮、溪心寮、新寮、總頭寮、和順寮、南路寮、陳卿寮、公親寮、五塊寮等十四寮殆無異議,其餘二寮,則為草湖寮、番婆寮、溪南寮、學甲寮、紅目寮(文元寮)等寮定之,尚祈十方賢能惠賜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