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版主 關於大媽 二媽 三媽 2003-09-12 16:34:39
雖然大家習慣以最先雕刻或鎮殿者為大媽,再依序為二媽 三媽 等,但還是有很多大媽 二媽 三媽的一些廟宇小故事,不知有沒有人知道?
譬如:
1山上天后宮的二娘娘被封為二媽又被 玉帝冠以玉字,所以稱玉二聖母 
 還有聽說二媽生前是位醫生(忘了,不知是否為苑裡慈和宮) 
 至於黑面三媽的傳說更不用說了
2還聽過大媽在湄洲 二媽在海南 三媽在台灣的說法
3關於造型方面,大媽常然不用說了,再來好像二媽體態較三媽稍為修長,
 且三媽的面容稍較二媽可愛,但好像若是有乩童時又以三媽較為重駕(這
 一點是小弟的個人看法,若有不對的請別見怪)
4在台灣好像是大媽和三媽較多,雖然我家是拜二媽的


發言者:tlsc http:// 時間:2001-04-27.02:21:48
===============================================

◇回 覆◇

我是覺得說媽祖就是媽祖是不會有分什麼二媽、三媽,媽祖就是林默娘,大家拜的也是林默娘,是不會因為是大媽或二媽、三媽,所拜的對象就不一樣。我倒是提供一下我個人的淺見,在清朝是個大量移民來台的時代,來到台灣人漸漸的多之後,因移民來台的區域不同,同鄉之間為了聯絡情感於是成立了【會館】,如廈門會館、泉州會館、漳州會館、金門會館,制度有點像現在的同鄉會。來有另一個便是【郊】的制度,就是有點像現在的公會組織,如糖郊、米郊、布郊..等。到了日據時代又有了【會社】制度。以上所介紹的這些組織他們都會有一個館作為固定的集會場所,然而這些來台的漢民族除了在媽祖的祭典中擔任轎班的工作之外,還利用工餘練習八音或一些民俗陣頭,因為平日工作及路途的遠播無法每日供奉媽祖,或館內希望媽祖能保佑的鄉民或自己的郊、會社,所以都會去分靈,擺在廳堂。但為了表使尊敬,又須以祖廟的媽祖有所分別,依照大家所分靈的順序才會有二媽、三媽,以至六媽。如鹿港的泉州會館都尚保留媽祖。﹝郊和會館的制度想要實地了解的,去一趟鹿港便知,現很多會館都還在﹞以下提供北港媽祖分靈的由來:祖媽金順盛轎班會成立於1910年,由當時地方富商,從事營造生意的許致先生所發起。在祖媽會成立之前,祖媽出巡的轎班是由住在溪仔底(今博愛路)的公仔欽(人名)在街內各十字路口,敲鑼召集來的,並無固定的轎班組織。祖媽會成立的原因,是因為祖媽遶境時所乘的神轎太過老舊,許致先生為了集眾人之力製作一頂新神轎,乃糾集地方仕紳成立本會。當時新作的神轎為了顯露祖媽不凡的氣度,不惜以當時值五甲地的工資,禮聘名師花了三年時間製作完成。1915年以祖媽轎參加全日本共進會(商展性質的組織)獲得技術獎,目前該轎存放於朝天宮歷史文物館中,而現在參加媽祖遶境的祖媽轎製作於1960年代,已經是二度模仿該轎的作品。

二媽金順安轎班會成立於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是朝天宮六個媽祖轎班會中最富有、組織最龐大的一個轎班會。二媽金順安轎班會是由北港、草湖、新街、新厝四個副爐轎班會所組成,在光復以前,二媽會在草湖和新厝一帶擁有不少田地,光復後全被國民政府給耕者有其田了。媽金盛豐轎班會成立的時間,根據台南州寺廟名鑑紀錄及三媽會幹部的口述,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在轎班會成立之前,轎班的召募由朝天宮廟方自行負責,並無固定人員。

三媽是北港朝天宮最有名氣的分身媽,清代台南府城迎的北港媽就是三媽,最早見諸文獻的是清道光年間曾任臺灣道的徐宗幹所著斯未信齋文編中的壬癸後記,文中有關於府城迎北港媽的描述。清代府城居民迎北港三媽,但新港人士卻硬稱北港供奉的是笨港二媽,甚至新港某廟宣稱自己是正笨港三媽廟,其中關係頗另人玩味。三媽的出現有二種說法:一是朝天宮為了外地信徒輪流供奉,或到外地遶境,或回湄洲進香而增刻的分身。另一說法則是,三媽可能原稱三郊媽,三郊沒落後,三郊媽被簡稱三媽。三媽會由於成立的時間很早,在日據時期甚至有田產,當時三媽會的經費主要來自土地租佃的收入,但光復後全部國民政府給耕者有其田掉了。三媽會現在仍擁有一個1894年所鑄造香爐和嘉慶年間所製的鼓,原本還有一頂清同治七年(1868年)台南金義成弟子所捐獻的神轎,後來送給六媽會使用

四媽金安瀾轎班會成立於大正元年(1912年),和五媽會一樣都是為了應付朝天宮日益增加的信徒,供外地迎請遶境而增刻四媽和五媽。

五媽金豐隆轎班會成立於日據時期,大約在1910年代,略晚於四媽會(1912年),由當時從事藤器業的陳韞先生召集親朋好友組成的。日據時期有會員約一百人左右,目前有會員203人,其中有部份會員居住在南港地區(新港鄉南港村)。

六媽金順崇轎班會是朝天宮六個媽祖轎班會中最年輕的,成立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五月十五日,原稱為「新三媽會」。

六媽會的起源有二種說法,根據現任會長王泰元的說法:昭和十三年的遶境活動受到日本政府的干預,當時三媽會就決定不出轎,王泰元的祖父王金島先生眼見遶境活動即將展開,而三媽會卻無人出來抬轎,他認為如果此例一開,以後說不定就沒人願意出來抬轎了,所以他臨時在廟口招人來抬三媽轎,當時共召集了幾十個人,農曆三月十九日上午就抬轎出廟遶境,三媽會的人看到別人將取代自己抬轎的權利,於是當天下午三媽會的會員又堅持要來抬轎,三媽轎由三媽會的人抬走,使得王金島所組成的轎班無轎可抬,後來朝天宮知道王金島等人的熱心,就另外出一頂轎和一尊媽祖神像讓新轎班參加遶境,這尊媽祖就被稱為「六媽」,新轎班稱為「六媽會」,此事肇因於三媽轎,故又被稱為「新三媽會」。

節錄至http://home.kimo.com.tw/beikang/parade/godchair/JinShunChong.html



發言者:小安 日期:2001-04-27.07:57:16
========================================
◇回 覆◇

傳說當初鄭成功水師來台時,隨船守護的媽祖共有三尊,一登陸攻下赤崁樓,留守的水師恭請一尊聖母駐地鎮守,即是現在的台南鹿耳門天后宮的「開基聖母」,即是「大媽」。而水師尊稱「二媽」、「二娘娘」的「玉二聖母」隨軍隊開墾內地,建廟於台南縣山上鄉,即是今天的山上天后宮。(玉二聖母原本並非是天上聖母林默娘的系統,乃是上界理天的女聖者,其神格較天上聖母還高,且顯化救世的時間還要早,但因外型樣貌與媽祖相似,而被誤認為天上聖母中的二媽,玉二聖母的聖誕千秋之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日。),三媽在今嘉義天后宮,信徒尊稱「玉三聖母」,乃由山上天后宮所分靈建廟的。
另外又有一說,新港奉天宮的媽祖為「大媽」,北港朝天宮的媽祖為「二媽」,溪北六興宮的媽祖為「三媽」,此三尊媽祖同為舊時「笨港天后宮(天妃廟)」的三尊鎮殿(開基)媽祖,後因水災,大水沖毀笨港天后宮(天妃廟),而三尊媽祖才被恭請至此三地供奉。
以上所言純屬小弟聽聞之淺見,如有錯誤,請不吝指教,給予糾正,感謝!


發言者:武英太子 日期:2001-04-28.09: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