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版連結
mail連結
facebook連結

世說新語>民俗信仰討論區

類型 張貼者 性別 討論主題 發表日期
普通件 版主轉貼自舊版討論區 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沿革誌有感 2006-06-03 10:25:23
◎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沿革誌有感\北山叟撰
──────鄭成功率軍從鹿耳門登岸北汕尾

鹿耳門為台灣歷史發祥地,鄭成功率軍由此入港登岸,驅逐荷蘭人,建立海外扶餘為我中華兒女在海外取得發展基地,因此歷史地位十分重要,為研究台灣史地學者所特別重視。

土城人士為爭取台灣發祥地之地位,時常作不實之文宣誤導,茲讀土城聖母廟沿革誌其中與史實不符之處不勝枚舉,僅舉列犖犖大者數項以正視聽,而免研究台灣歷史學者錯用資料,散佈不實言論。

茲將土城聖母廟沿革與錯誤事項由近到遠列舉如下:

◎壹、變造「鄭成功紀念公園」為「鄭成功登陸鹿耳門紀念公園」:

====誌末頁圖六十六「鄭成功陸鹿耳紀念公園」,是捏造偽造其圖片足可證明====

按台南市、縣文獻委員會委員於民國四十五年九月二日應土城人士之邀,調查媽祖宮遺址,經實地勘察結果:現在的鹿耳門溪位置,在舊鹿耳門港之南,由東北向西南流出海;舊鹿耳門媽祖宮遺址,已經沒在現在的鹿耳門溪中,其地點約在土城西南二千公尺處,顯宮東北八百公尺處,這是為當時學者一致公認的位置。參加勘察者有:台南市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黃典權,台南市歷史館館長石暘雎,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吳新榮,專研台灣史對鄭成功研究有貢獻者顏興先生,江家錦先生,連景初先生,盧嘉興先生,黃天橫先生,許丙丁先生,賴建銘先生等十人。這一批學者當時並在鹿耳門媽祖宮廟址的鹿耳門溪南堤岸頂,合照「採訪鹿耳門紀念相片」,該照片為黃典權先生所照攝。

鹿耳門舊媽祖宮位於鹿耳門溪南岸,現在的媽祖宮庄,已經台南縣市歷史學者論斷確認,台灣大學楊雲萍、林朝棨教授同作如是認定,學術性著作藏之名山傳於萬古,不該再作不當之論說。

民國六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台灣省政府主持在台北市館前路四十六號台灣土地銀行二樓會議室,召開鄭成功復台登陸地點疑義暨鹿耳門公園建置問題協調會會議,出席者有內政部民政司,交通部觀光局,省交通處,省公共工程局,省文獻委員會,台南市政府等上級主管機關派員參加,學者台灣大學著名教授林朝棨、楊雲萍應邀光臨指導;顯宮有林文漲、林仙養等六人參加,土城有柯炎山、郭清林等四人參加。會議主要內容認定:鄭成功登陸地點北線尾在今顯宮里一帶與土城毫無關係,建置公園名稱贊同命名為「鄭成功紀念公園」,「登陸」與「鹿耳門」等字眼不提。土城參加會議人士,並無異議。主席結論:公園名稱定為「鄭成功紀念公園」,有關「鹿耳門」與「登陸」字眼一概不提,主席結論無異議通過。本次會議紀錄存卷在案,有案可稽。土城沿革誌圖六十六照片就是「鄭成功紀念公園」並無「登陸」「鹿耳門」字樣。所謂「鄭成功『登陸』『鹿耳門』紀念公園」,係事後變造欺騙後人,應是智者所不為。民國五
十年七月土城人士央請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將軍等所題之,民族英雄鄭成功鹿耳門登陸紀念碑,刻石立碑於土城地方。登陸地點既經否定,自須拆除,以免混淆視聽。

◎貳、聖母廟與天后宮毫無關係:

三郊立鹿耳門聖母廟界碑,碑文是:鹿耳門聖母廟界三郊立,以此石碑足以證明,聖母廟與天后宮毫無關係。說明如下:

按三郊係民間社團,有如現代的商業同業公會,聖母乃民間尊奉媽祖之尊親,聖母廟是民間廟宇,委由民間社團管理,自是順理成章,豈有官建廟宇交與民間社團主持之反常現象。查台灣通史辨誤一書P.225認定媽祖封號「天上聖母」,誤!康熙二十三年以前(公元1684年)媽祖封號是天妃,二十三年始封為天后,成功大學歷史教授石萬壽也作如此認定,廈門大學歷史教授蘇炳坤謂:遍翻史書無媽祖受封「天上聖母」之記載。民建之保安宮後
改名為聖母廟,與官建之天后宮,無論如何搭不上關係。

又查台南州祠名鑑出版於昭和八年(公元1933年)記載:土城保安宮所在地,七股庄土城仔184,創立於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昭和四年),最初奉祀天上聖母,以後續有朱府千歲,池府千歲,千里眼,范府千歲,三寶佛,太子爺,吳府千歲,虎爺,婦人媽,順風耳,觀音佛祖等合祀(神明排列次序照原書)。約六十年前(以該書出版時間推算是公元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四年),為大洪水流失,其後王府王爺神像為庄民於海岸拾得,始有再興之議,大正二年(公元1913年),郭長、郭尾昂發起建築簡單廟宇,舉行祭典安置神尊,大正十年擴建,自水仙宮迎回寄祀之神像,合祀於保安宮。

光復以後土城保安宮,在寺廟類別登記為保安宮廟,所在地是台南市安南區城北里七鄰124- 6號,建立時間為日據時代,載於官府之文書,應為史實自是不容否定。土城保安宮改名鹿耳門聖母廟,時間在民國四十九年五月,建立時代,當時登記為五十五年前,土城聖母廟沿革就是如此,台南市政府有案可稽,不可作偽粉飾。該廟肇建於公元1817年,鹿耳門天后宮據耆老相傳,於鄭成功軍隊登岸駐紮北線尾時所搭建、重建於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有官方文書可查考,聖母廟與天后宮完全搭不上關係。

◎參、志書地名之錯置:

====誌P.18圖三黃典權繪製鹿耳門今古疊合圖,北線尾嶼中間有一條鹿耳門溪貫穿引導====

台江流入大海,島嶼之北另有鹿耳門港。此乃比例錯誤之疊合圖,可以說是量身裁衣,配合鄭成功率兵在今之土城地方登陸。其實荷蘭時期所繪製的地圖,由海上所測繪,和現今的一般大地測量─陸地測量稍有不同,故用陸地測量之方法來探究海上測量的圖,不無隔履搔癢之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盧嘉興先生謂:以鹿耳門其時分為新舊二個港門之說,係動聽之謬論。

盧氏費盡心力,以十年時間著成「鹿耳門地理演變考一書」附圖81幅,是研究台江地理演變最詳細最精確之巨著,該書P.80:綜合來看,原北線尾島,其時該島北部臨鹿耳門港道處,稱鹿耳門嶼,該島南部即荷據時期的北線島中部,叫四草嶼,而南部已沒入海中了。此可參閱該誌附圖(五):安平地圖古今疊合圖。四草在原北線尾島中部可以明瞭。因當時(嘉慶朝)稱鹿耳門南邊曰南汕,北邊為北汕,以致續修縣誌的撰者不察,竟將北線尾島的名稱,移冠於原稱做隙仔嶼,用來符合北汕叫做北汕尾島,並將原稱做隙仔港的改稱加老灣,而原稱加老灣港即改稱海翁汕港,並記註鹿耳門港,亦名隙仔港。舊誌誤作隙仔港,但在該誌海道條則記:「....白露後,北風漸盛,必至隙仔港口(在鹿耳門外之北)....」,可證當時是將鹿耳門附近一帶地名弄錯了。

該書出版於民國五十四年元月,經曹永和、黃典權、吳新榮、韓石爐....等諸位台江歷史著名學者所認定。

鹿耳門天后宮於八十八年七月十四日上午敦請江樹生博士回國講學之便及洪敏麟教授蒞臨鹿耳門天后宮,指導該宮專業人員討論研究台江地理變遷,並有記者多人參與。當時該宮人員曾以古北線尾島中間是否有鹿耳溪貫穿,引導台江江水入海。江氏立即予以否定,並作詳細說明。江氏乃研究台灣荷蘭史最負盛名之博士教授,應該可為依據。

盧氏以為鹿耳門舊址的探究,已非僅憑狹義的文獻資料,所能解決,應以古地圖為依據,配合大地測量及地球物理來加以探討,實屬必要。

◎肆:現代天方夜譚:

====誌P.34、36\鄭王開台以後,於鹿耳門嶼登陸處重建聖母廟====
(七十四年出版之土城聖母廟沿革特別標明時間,鄭成功於翌秋親臨鹿耳門)

====施琅平澎湖後率師東來,抵達鹿耳門不得進,設香案祭告鹿耳門水神,不久海潮驟漲,恍是神兵前導大軍始得入台。====

以上兩點真是天方夜譚,令人感嘆。

鄭成功率軍於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大統曆四月初一日晨七、八時,抵達鹿耳門港外,因水淺無法入港,中午水漲潮滿,大軍順利進入,夜泊禾寮港,居民群相迎接。次日與荷軍大戰,接著是北汕尾五次大會戰,此後圍攻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歷盡艱險,圍城斷水達九個月,荷人無法生存,才於十二月十三日迫使荷酋揆一投降,趕走荷蘭人。

隨即改台灣為東都,改赤崁為承天府,置天興、萬年二縣,整軍經武屯兵墾農,訂律法,開學校,訂立開發計畫,安撫民心,提振士氣,充裕糧食,發展工商,可謂戎馬倥傯,軍政繁忙至極。第二年(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正月,成功獲北京探報,全家被殺,痛苦何極,於是令文武掛孝發喪。二月十三日吳三桂逮永曆帝至滇城,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以弓弦縊帝及太子於市。成功感於君亡父死,焦苦悲憤,夜不能眠,竟染風寒於五月初
八日,遂捐人世。何來於翌年秋,親臨鹿耳門,叩拜媽祖,大興土木重建聖母廟!

施琅於明永曆三十七年(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十八日進兵澎湖八罩、貓嶼諸小島(註),二十日與劉國軒軍決戰,國軒師敗,從吼門冒險脫困,適逢水漲風順,殘軍安全退抵台灣,於是澎湖三十六島咸歸清朝。

閏六月初八日鄭克塽、劉國軒差禮官鄭平英賓客林維等奉表至澎湖請降未成。七月廿七日差兵官馮錫珪工官陳夢煒等再奉降本,並繳延平郡王冊一付及金印等,到澎湖施琅軍前請降,琅以其真誠無偽允其所請。八月十一日施琅從澎湖開駕進發,鄭克塽知琅將到,乃差士隆同禮官鄭斌暨父老,綵旗鼓樂,坐小船出鹿耳門迎接文武俱列隊並番民等,齊集海埏,恭迎王師,琅因風輕船慢,十三日方到。但鹿耳門港路紆迴曲折,船隻自相撞衝觸壞十餘艘。塽令何佑飛駕快哨引港,佑即隨其轉彎處樹青(插樹枝為標記)為號,琅軍安然進入台灣,登岸紮營,史書記之甚多,載之甚詳,豈有設香案祭告水神,潮水驟漲,神兵前導之謊言。

◎伍、結語:

媽祖宮舊址,土城人士邀請黃典權教授等學者十人勘察,共同確定舊址已經沒在現在的鹿耳門溪中,近顯宮里,距土城較遠。

台灣省政府主持之鄭成功登陸地點疑義暨鹿耳門公園建置問題協調會,會議議決,確認鄭成功登陸地點北線尾,在今顯宮里一帶與土城毫無關係。

盧嘉興先生連續十年,嘔盡心力著成鹿耳門地理演變考一書,搜集中外地圖,並用科學方法繪製81幅各種地圖,證明鄭成功登岸地點在顯宮里,前台灣鹼業公司製鹽處辦公室後,亦即前台南市私立鹼業小學舊址。

民國六十九年(公元1980年)疏浚鹿耳門溪「重興天后宮碑記」及民國七十年「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於鹿耳溪媽祖宮地方遺址出土,這二塊石碑以面積與重量而言,不可能隨波逐流,更不可能由土城流到現在的鹿耳門溪中,因此十足證明媽祖宮(天后宮)舊址,在石埤出土處,確定鄭成功登陸地點北線尾在現今顯宮里。後學之士有關此類文章之作述,應審慎下筆行文,自尊自重。

發揚媽祖信仰,導正人心,促進社會安寧,發展觀光事業,帶動地方繁榮,是大家共同的心聲,媽祖宮與土城人士須同心戮力,開發鹿耳門溪兩岸,鹿耳門溪水清澈,海灘潔淨,迄今尚無汙染,溪流兩岸自然生態豐富,宜即訂定近程、中程、遠程發展計畫,其觀光價值遠勝於冬山河,努力開發,必定成為台灣最重要之觀光勝地,兩地繁榮指日可待。虔誠祈求媽祖賜福鹿耳門兩岸居民,一心一德,共進和諧,同享福祉,再展鹿耳門雄風。

◎註:施琅進軍澎湖,駐兵八罩、貓嶼等小島,鄭軍以該地無淡水,料其必敗。不料軍士偶挖沙灘而得淡水各小島亦然,提振軍心士氣造成勝利。後以施琅恃功而驕,康熙皇帝批評其赳赳武夫,傲慢跋扈。琅聞訊大懼,將平台之功歸於媽祖,因此封為天后。

發言者:北山叟 時間:2001-08-07
==========================================

─回覆─

拜讀兄之文章後覺得像兄一樣對於實史有這般深入之探討的人不多,由其像兄一樣敢對於錯誤詳加指正與批評之人卻又少之又少兄之精神實值得後輩學習效法。
在兄之聖母廟與天后宮毫無關係一文內題提到、又查台南州祠名鑑出版於昭和八年(公元1933年)記載:土城保安宮所在地,七股庄土城仔184,創立於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昭和四年),最初奉祀天上聖母,以後續有朱府千歲,池府千歲,千里眼,范府千歲,三寶佛,太子爺,吳府千歲,虎爺,婦人媽,順風耳,觀音佛祖等合祀(神明排列次序照原書)。約六十年前(以該書出版時間推算是公元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四年),為大洪水流失,其後王府王爺神像為庄民於海岸拾得,始有再興之議,大正二年(公元1913年),郭長、郭尾昂發起建築簡單廟宇,舉行祭典安置神尊,大正十年擴建,自水仙宮迎回寄祀之神像,合祀於保安宮。

請問兄台江浮陸時應於清道光三年以後經當時之台澎兵備道挳孔旭慈所放墾後才有後來之土城,孰不知土城人士有何能耐能在清嘉慶年間尚未成莊時就能於台江海面上興建廟與宇,又台南州祠名鑑系日人為廣收台人之心以台人之信仰中心著手,讓各寺廟自行編纂廟誌後日人未加以詳查就出版台南州祠名鑑,試問以這種自由心證的手法編纂,而對於史實未加以探討詳查之廟誌,其可信度實叫人深疑。
以上所述請兄詳查,兄既知土城聖母廟沿革誌有百般錯誤而勇於指正時得我輩效法,但如能將史實資料完整的重現就不至於一錯在錯。
以上言論如有不敬之處望兄海函

發言者:南山叟 日期:2001-08-09
======================================

─回覆─

南山道叟您好:

台南州祠廟名鑑之可信度如何?不知!

但就土城立場而言,對其有利之紀錄,自然加以擴大發揮,安南區誌聚落與社區發展篇P3132土城,就是引證此著書,所以用其引證,證明其不是!

依地理演變而言,當然土城不可能在尚未浮覆地建廟,只是土城依先人黃典權先生之說法,一口咬定土城在古鹿耳門港南岸,土城當然不能放棄,也不敢放棄,否則如此一來,幾十年來為偽史而奮鬥完全毀於一旦,可能嗎!?


發言者:北山叟 日期:2001-08-13
======================================

─回覆─

土城偽史始於黃典權,成於虎爛甘粕郭清林,今日又有鹿耳門漁夫奉為皋圭而發揚光大,要其改變怎一個難字可言.

發言者:台江客 日期:2001-08-16.
【第 1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好懷念 2006-07-18 20:29:16
懷念的舊版議題~讚!
【第 2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qq 2014-06-07 07:12:12
請問鹿耳名一名始於何時?鹿耳門溪形成於何時經幾次改道才在現在位置?鹿耳門港道淤癈鹿耳門港成為癈港,以西元1823年後台江不斷淤積至今亦同,鹿耳門古港道現在還存在嗎?歷史並無記載鹿耳門溪形成與古港道相連或重疊,卻有記載鹿耳門溪南偏沖毀古鹿耳門天后宮,顯見鹿耳門溪於西元1823年後形成但不是在現今位置。版主可研究曾文溪之改道歷史看怎麼改成你要的答案或許會比提出無法論證的古人說法會來的有利吧!古人記錄的背景及參考點版主詳查了嗎?土城的沿革好像也不是如版主所言。北線尾在歷史的記載,不同時期指的好像也不是同一範圍,版主詳查了嗎?
【第 3 篇回應】
回應者 性別 回應日期
kk 2014-06-09 07:15:42
土城好像在顯宮北邊隔著西元1823年後形成又於西元1871年改道南偏之鹿耳門溪而已,所謂媽祖廟舊址近顯宮里,距土城較遠是距土城哪一個點較遠?
媽祖廟舊址在重興天后宮碑記出土處,聖母廟說的古廟位置也在旁邊吧,而那裡也是土城的範圍吧。